遠山沉香 陶罐木盒|五夷老茶‧ 民國70年製-44年武夷包種 絕版老茶 送禮收藏珍品 


  • 老茶廠私藏 × 絕版風味 × 時光沉釀

    來自民國七〇年間,武夷品種、包種茶製法所製的罕見直條老茶。
    歷經四十多年靜置熟成,香氣沉穩、茶湯厚韻滑順,內斂中透出幽幽熟果香與歲月陳韻。
    此茶為老茶廠珍藏,庫存極稀,每一泡都是無法複製的風味記憶。

    不僅是品茶,更是啜飲一段屬於台灣茶業黃金年代的故事。


$3,220
209 件已賣出
庫存狀況 現貨

禮盒專屬加價購


遠山|1981 五夷老茶

老茶廠私藏 × 雙絕絕版 × 歲月陳香

內容物:武夷包包種茶120g X 2罐
包裝: 遠山禮盒木盒+存放用陶罐+手提袋  送禮自藏皆宜,大方又高級
外盒尺寸:22 x 32 x 15公分

 

▍當年的年輕氣盛,如今的時光瑰寶

民國70年(1981),鹿苑第二代負責人本為坪林茶莊製作百斤五夷包種,卻因每斤5元價格談不攏,一氣之下將整批茶載回宜蘭,封藏入倉,沒人想到,這一放,就是超過四十年。

當年的年輕氣盛,如今成為最珍貴的時光贈禮。
這批茶,由第三代老師傅開箱取出重新整理,作為鎮店之寶。沒有再焙火,而是保留時間發酵的原味,是鹿苑歷史的縮影,也是一泡無法複製的記憶。

▼民國七零年代【老鹿苑影像】

 

▍不是所有老茶都值得珍藏

時間,不會讓每一件事物都變成古董;
老茶,也不是每一泡都珍貴。

真正值得傳世的老茶,得從一開始就是好茶,
水裡來火裡去,耐得住淬煉;否則,不過是「上了年紀」的茶而已。
這批老茶,是時間與底蘊共同成就的風味高峰。

▍老時代的「高級茶區」在哪?

在民國70年以前,台灣的高級茶區不在高海拔,而是:
鹿谷、名間、坪林、苗栗頭屋,以及宜蘭武荖坑——正是鹿苑的所在。

直到民國78年左右,才開始出現如今流行的高山茶種植地。
而【遠山】這批老茶,就是那個年代「真正好茶」的見證。

▼【老鹿苑影像】民國七零年代,政府第一次辦的戶外展售會,在台北新公園。鹿苑代表宜蘭縣前往參與。老師傅回憶道,當時人潮盛況空前,整天都熱熱鬧鬧,下午邊收攤還邊被客人搶買。 

▍關於這款茶:武夷包種雙絕老茶

  • 茶種|武夷品種(俗稱大葉仔)

         19世紀即存在於台灣北部,苦澀高、香氣重,發酵後甘甜更顯。現已近乎絕跡。

  • 製法|包種茶(重視香氣的半發酵茶):

         使用傳統「日光萎凋+手炒揉焙」工藝,香氣轉化自然,條索型茶葉已為稀見。

  • 老茶特性|時光轉化的韻味:

         40年後,酯型兒茶素氧化為簡單型結構,減少苦澀、增添沉穩醇韻,
         熟果香、乾花香與木質尾韻綿長,風味溫潤、層次深邃。

▍此茶為何稀有?

台灣現在主流的「高山輕發酵製法」並不適合武夷品種,反會引出草菁味。
而武夷×包種的組合,隨時間幾乎完全從市場上消失,這款茶,正是「品種與製法皆已絕跡」的雙重絕版。

 

▍茶葉資訊

年份:1981年

茶種:武夷品種(大葉仔)

製法:包種茶工藝(發酵約8–12%)

發酵香氣:沉熟花果香、淡雅木質調

茶湯口感:圓潤滑順、喉韻深長、熟香入骨

儲存:老茶廠自然靜置熟成,近年由鹿苑老師傅整修再焙

 

這不只是一盞茶

是一段被歲月封存的堅持,
一場關於茶、土地與人心的練習題。

願你以一杯陳茶,敬你自己的韌性,
因為真正能留下來的,不是歲月,而是淬煉過的本質。

 

發表評論


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
點擊 「繼續」按鈕 即同意:「我保證本則針對此商品的評論,其內容是以本人的切身經歷為依據,係本人的真實評論;且本人與此商品無個人或商業關係,也無收受此商品的餽贈或金錢以撰寫這則評論。」

繼續
 請先會員登入,再進行商品評論

登入會員